新聞資訊
無論是因為黑洞照片本身,還是因為照片背后揭露的一系列社會問題,毫無疑問,黑洞照片成為近期的熱門話題。對于人們而言,能夠收獲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外的黑洞的照片,不但證明了黑洞的真實存在,更展現(xiàn)了光學儀器在天文學研究上的發(fā)展與價值。而事實上,光學儀器所具有的魅力,足以讓多數(shù)人為之贊嘆。
遠可觀 觀其不可見
無論是繁星璀璨的夜空,還是傾瀉不“止”的銀河,人類歲追求的夜空,許多時候終究離不開對廣闊銀河的求知欲,因為其中充滿了未知。為此,科學家提出了眾多的理論模型,黑洞就是其中。而關于黑洞,相對廣為人知的一點就是其具有的巨大吸力,準確來說是引力,一定程度上連光也可以被吸引,所以理論上是無法直接觀測的,換言之,理論上也不可能被吸收。
那為什么人類終還是捕獲到了黑洞的樣子呢?其中就牽涉到了觀察數(shù)據(jù)與算法拼接的技術結合。的確,黑洞周圍不存在可見光,所以也觀察不到可見光,但是作為一種特殊用途的光學儀器,拍攝黑洞的望遠鏡可以觀察到一種波長非常長的亞毫米波,雖然這種波本身不存在顏色,但是卻足以給科學家提供判斷黑洞樣子的重要數(shù)據(jù),通過歷年來在地球上8個不同的地區(qū)同時觀察黑洞收集到的數(shù)據(jù),科學家就可以通過特殊的算法、海量的數(shù)據(jù)以及VLBI技術,就得到了后黑洞的照片。
在這個過程中,望遠鏡的價值自然不必多說,隨觀測之物本不可見,但光學儀器通過特殊的方式,還是做到了“觀其不可見”。
近之所及 細致入微
除了望遠鏡,顯微鏡也是光學儀器中濃墨重彩的一筆。作為人們進入微觀領域的象征,顯微鏡的出現(xiàn)讓人們足以觀察到人們?nèi)庋蹮o法察覺的微觀世界。而倘若要探究其在科研上的價值,不得不提的就是——它改變了生命科學。
對于大多數(shù)讀者而言,這一點或許并不陌生,因為這是課本上就有的內(nèi)容,小編當時讀中學的時候,用的課本中就提到,沒有顯微鏡,人類對于生物的認識就只能停留在人眼可見的,發(fā)現(xiàn)不了微生物,部分生命現(xiàn)象也不能得到解釋,更無法對生命現(xiàn)象進行合理利用和干預。
可以說,就算是我們觸手可及的食物,上面也存在一個“廣闊”的圍觀世界,而顯微鏡及相關的光學儀器,就是進入這個世界的鑰匙,是科研高速發(fā)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遙不可及 實則早有觸及
或許許多人會認為,無論是遠可觀的望遠鏡,還是實驗室的各種高精度顯微鏡,與我們的關系都不密切,其魅力我們也無法切身感受到。要是這么想就片面了。光學儀器涉及的范圍非常廣闊,許多其實大家早有接觸,就像人們在感嘆實驗室顯微鏡飛速發(fā)展的同時,是否意識到學生時代接觸到的顯微鏡就是其中的一員;人們在感嘆天文望遠鏡的同時,或許小時候就曾經(jīng)玩過結構簡單的雙筒望遠鏡。
光學儀器的魅力,不僅僅在于實力,更重要的是,即使是其中簡單的一員,只要你去接觸,它就可以用匪夷所思的觀察體驗,吸引你的目光,讓你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索的過程中。